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快讯 > 正文

数学:结合模考步步为营,以考促备

2023-03-10 15:13:52 东方资讯

2月27日,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高级中学举行高考百日冲刺誓师活动,高三学生们在班旗上签名。视觉中国 供图

扫码收听语音版

■备战“三模” 迎接高考·学科指导


(资料图)

最后一个学期,各地学校大多会进行三次模拟考试,对标高考,对学生复习备考成效进行检验。学生可借此熟悉高考流程,查漏补缺,教师也可由此设计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复习策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复习备考成效。

一模之后查漏补缺夯基础

一模是高考的第一次仿真模拟考试。通过一模的体验,学生对高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教师通过对一模成绩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班级学生的整体学情,及时调整备考内容和进度,使之更加贴合学情。教师可以根据整体学情对复习内容进行调整,学生都会的可以不讲,学生“跳起来够不着”的也可以暂时放一放,等后面基础夯实后再进行拓展提升。教师可从基础落点开始,用问题串的形式搭好能力提升的台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够一够”,去追求更高的目标。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既可以运用“一题多解”寻找一类问题的多种解决途径,“对”中选“优”,让学生在发散比较中整合知识;也可以运用“多题一法”,聚焦能解决多种问题的思想方法,跳出题目找联系,让学生在规律探寻中发现通法通性,形成纵横网络,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教师还可以通过一模的反馈更好地查漏补缺。一模前数学复习一般聚焦于知识技能层面,通过教材整合和再开发,将必备知识模块化,结合基本技能对高中数学知识体系进行地毯式全方位的系统复习。学生一模的失分一定和前期复习的缺漏有关。教师不仅可以利用这些失分点去摸排问题,同时还可借助卷面的解答过程剖析学生的盲区,梳理出易混点、易漏点和难点,为后续复习做准备,针对这些易混点、易漏点和难点,通过数学基本技能、思想方法和问题关联整合高中数学主干知识,构建主题知识系统。比如,可以整合函数与导数、数列、三角函数等主干知识内容,以转化与化归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为基础,构建以导数、数列、方程和不等式为视角的“函数”主题知识系统;整合向量、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内容,构建以向量法、坐标法为研究工具的“几何与代数”主题知识体系;整合计数原理、统计、概率等内容,构建概率与统计”主题知识体系。教师可将通过一模反馈梳理出的易混点、易漏点和难点对应到相关主题,重新设计这些问题点,形成新的练习训练,一题多问、一题多变,让学生在针对性的变式辨析中打好“缺漏”的补丁,夯实基础。

一模失分背后的原因往往是多样的,不仅仅是知识能力方面,还有心理、应试技巧等方面的因素。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情况对学生进行辅导,通过关怀鼓励、设问激励、应试策略模拟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

二模之后聚焦重点提能力

二模是高考的第二次仿真模拟考试,通常情况下,二模的试题难度要比高考难一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防止轻敌。通过二模,学生对应试策略有了更加全面和充分的准备,对自身能力水平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可把握高考的热点,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薄弱点,做好后面复习的设计。一方面,教师可结合一模、二模及近年高考真题,梳理出高频考点;另一方面,可通过对比分析一模和二模的失分点,找出学生的薄弱点,将这两部分作为复习的重点,设计好相关的微专题。比如,以问题为落点,如“函数的零点问题”,也可将问题与方法相结合,如“逆向构造直线破解一类定点定值问题”。教师借助这些微专题,结合摸排出的问题,设计好模胚题及变式练习,搭好由易到难的问题串阶梯,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外延,转换思维角度,体会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此外,教师还可结合一模及二模的评分准则,对学生答题规范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做到分分必争。

三模之后调整心态稳节奏

三模是高考前的最后一次考前检验,一般会有意降低试题难度,增强学生的信心,鼓舞士气。通过三模,学生对自身的定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熟悉和适应高考的流程,有了较为完备的应试技巧。此时,保持良好心态尤为重要。教师要根据三模的结果,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和情感安抚,鼓励学生及家长多看到进步的一面,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迎接高考,稳定发挥。此外,教师还可借助三模中反馈的问题,帮助学生设计个人复习节奏,指导他们对跳一跳伸手能够得着的内容多花时间,争取有所突破;对综合能力要求高、跳一跳也够不着的内容,可以少花时间,或者可以将内容分解,分离出难点,对学生能够理解和做出的部分进行流程化处理,争取让学生拿到步骤分。

(作者系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国家奥数竞赛一级教练员、广州市十佳青年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