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事工评丨“孔乙己文学”现象不应成为年青人的桎梏 全球热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王际文
最近,鲁迅先生笔下那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因网络上的“孔乙己文学”现象而走红。很多年轻人把自己比作孔乙己,把学历比作“长衫”,把工作状态比作“站着喝酒的人”。这虽然反映出了部分青年人深陷就业难的困境以及就业预期太低的现状,但不应成为当代青年人发奋图强的桎梏。
受到三年疫情以及世界经济下行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多青年人的就业预期与现实存在一些偏差,这在所难免。但不必一味沉沦,一味自嘲,甚至把自己和满口“之乎者也”却未曾“捞到”半个秀才身份的孔乙己去作对比。须知,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虽然也是一个读书人,但却是一个好吃懒做、不思进取,而且缺少谋生技能的读书人,甚至有时还“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这让他最终成了当时封建科举制度下的牺牲品。
当代青年人都有自己的远大理想与抱负。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先苦后甜是一种常见的客观规律。不能否认,我们每一个人从小升初,再到中考、高考以至读完大学,每一个层级的提升,都是靠奋斗、靠拚搏得来的。踏入社会,进入职场,更离不开吃苦、打拚和奋斗。
事实上,每一个成功,在经受磨砺和坚守的同时,都有一个从最初的不如意到最终满意的过程。以中铁十一局为例,每年都有数百名大学生入职,在面对艰苦、流动甚至夫妻两地分居的工作环境时,他们没有消沉和失落,而是通过施工现场的锻炼,从如何打混凝土做起,历经工人、技术员、技术主管,再到部长、总工。他们中,有的成长为项目经理,有的成为某一专业的专家,有的进入各级总部机关成为部门领导,更多的人考取了一级建造师……所以,只要我们从不同的维度去看待当下的环境,从更高的层次去审视自己拥有的知识与特长,就一定不会出现“学业贬值”的焦虑与迷茫,更不会出现“孔乙己原来就是我自己”的错觉。
在坚信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拓宽眼界道理的同时,也需要看到党和政府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着力打造劳模工匠、蓝领精英方面营造的良好社会风尚。与此同时,广大青年朋友,特别是即将进入社会的青年学子们,更要警惕,切勿沉溺于孔乙己的角色代入,切不可轻视自己的“十年寒窗”,不要因一时的困难而迷失了自我。要正视平凡与困难,脱下所谓的“长衫”,积极投身到平凡的工作中去。俗话说得好: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