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快讯 > 正文

世界热头条丨如何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毕井泉:坚持市场定价 保护知识产权

2023-03-27 16:19:07 第一财经

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稳定市场预期,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必须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毕井泉25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上发表了上述观点。

“专利保护和数据保护是鼓励生物医药创新的重要制度安排,是对发明人的奖励,本质上是一定时期内的市场独占,如果没有自主定价,专利保护就失去了独占市场的意义,这就很难形成持续的创新。”毕井泉进一步解释称。


(资料图)

生物医药产业是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井泉表示,建设有韧性的医疗服务体系,必须加快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这是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根本途径,也是促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回顾来看,中国生物医药科技创新近些年正走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

毕井泉援引数据称,近10年来,我国批准上市的新药数量占到全球的近15%,本土企业在研管线占全球的33%,数量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位。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已经达6200个品规,覆盖了900多个品种,实现了对原研药的临床替代,降低了社会的医药费负担。

与此同时,中国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也在逐步完善。人均预期寿命从74.8岁提高到78.2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到千分之5和千分之7.1;基本医疗保险已经实现了人口的全覆盖,参保的人数达到13.6亿人,很多上市的新药当年即可进入医保报销的目录,这让患者能够及时用上最新的治疗手段,有力地促进了生物医药的创新发展。

“在世纪疫情的冲击下,中国公共卫生和医疗体系经受住了考验,但这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毕井泉说。

生物医药的创新需要巨额的投入。2020年是中国“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的收官之年。作为中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专项于2008年启动实施。

毕井泉称,截至2020年,对于“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中央财政累计投入了200多亿元。2015年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制度改革后,大量社会资本被吸引投资于中国生物医药研发。截止到2022年,投入生物医药研发的社会资金累计超过17,000亿元,其中2021年超过3,000亿元。“但是从2021年下半年以来,社会资金投入有所减少,对于这一现象,应该引起重视。”

毕井泉认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把“为患者带来更多的获益”作为新药研发和批准上市的基本原则。

如何做到这一点?除了上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外,毕井泉还带来了另外两点建议:

一是要鼓励原创性的新药研发,为突破性疗法、“同类最优”的药品上市提供更多的便利。

二是要提高药品审批的透明度,公开药品审评结论和安全性及有效性的数据,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公开论证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