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快讯 > 正文

笔锋浓淡,勾勒传世青花卓绝璀璨 天天信息

2023-03-28 23:10:24 观复文化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提起中国风歌曲,大概许多人都绕不开这首充满浓浓东方况味的《青花瓷》。

恰如歌词所写——“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 如传世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青花瓷,白地绽蓝花,将素雅与浓烈,含蓄与飘逸,毫不违和地结合在一起,是中国瓷审美理念的卓绝代表。


(资料图片)

▲元 青花缠枝牡丹纹罐 故宫博物院藏

白瓷为地,青蓝作料,白色与青蓝交相辉映。青花之色,有近处的墨黑,也有遥远的幽蓝。在颜料浓淡、笔势转折、构图留白间......仅凭“两色”,实现视觉的丰富表达。

▲元 青花鱼莲纹罐 故宫博物院藏

人们一般将元代视为青花瓷“初次绽放”的时间。而元以后的明,则被认为是青花瓷又一个盛放的“黄金时期”。其中, 永宣青花 更是璀璨卓绝。

▲明永乐 青花海水纹香炉 故宫博物院藏

永宣即 永乐、洪熙、宣德 三朝。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经明成祖朱棣(年号永乐)、明仁宗朱高炽(年号洪熙)和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宣德)三代的励精图治,开创了明朝三十三年(1403—1435)的繁盛局面,大明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史称“ 永宣盛世 ”。

▲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

强盛的国力给了明朝向外探索的底气。自 明永乐三年 始(1405年),郑和先后进行了七次大规模远洋航海(明永乐时期6次,明宣德时期1次),跨越了东亚、印度次大陆、阿拉伯半岛以及东非各地,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远洋航海项目。

▲17世纪早期,郑和下西洋宝船的木刻画

其远洋航海从西亚地区带回的青料“ 苏泥勃青 ”又译作“ 苏麻离青 ”,正是明代景德镇烧制出别具一格青花瓷器的物质基础之一。

这种青料含锰量低,减少了青色中的紫红色调,在适当火候下可烧成类似 宝石蓝 的色调。烧成后色釉 稳定、深沉 , 色浓而不俗,百看而不厌 ,透出烁烁宝光,颇具皇家气度。

▲由上至下,明永乐青花山茶花纹如意耳扁壶;明永乐青花缠枝莲纹花浇;明永乐青花玉壶春瓶;均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随着明代景德镇制瓷技术的不断进步, 永乐青花 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与 宣德青花 一道,开创了中国青花瓷器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时代。

▲明宣德 青花松竹梅纹香炉 故宫博物院藏

永宣青花是中国青花瓷艺术中璀璨卓绝的瑰宝。其鲜妍深翠,气质卓异,即使间隔漫长岁月仍莹莹动人。

观复博物馆秉承“与古人对话,与文化同行”的造物理念,联合当代优秀仿古匠人,多年精研,摹古烧制了观复仿永乐青花系列瓷器。

为最大程度还原永宣青花韵味,此系列文创商品所用青料并非轻易可循的普通青料,而是经由无数次烧制试验,从多地青料层层筛选得来的独特青料,只为尽可能接近永宣青花莹莹雅致之色。

此「仿永乐青花一束莲纹壶承」, 盘心 以“莲花”为纹饰主体。一朵大莲花居中绽放,小莲花、莲蓬、莲叶疏密有致,共生的香蒲、茨菰、红蓼点缀其间,以飘逸的绶带束之,故称“一束莲”。

内沿边饰 ,以两道弦纹为界,中间用灵动自然的卷草纹填充;

外壁 , 主体 以一圈交替变化、栩栩如生的缠枝莲纹装饰; 口沿 绘一圈回纹; 底足 装饰以两道弦纹及一圈卷草纹装饰。

此「仿永乐青花一束莲纹壶承」,可做壶承,可做茶点、清供盘,也可置于盘架,做赏盘使用。

此「仿明永乐青花缠枝莲纹盖碗」,选取经典的缠枝莲纹摹古打造。缠枝莲纹又名“万寿藤”,是中国传统吉祥纹饰之一,因连绵不断也有生生不息之意。

盖碗碗身、碗盖 ,皆以缠枝莲纹为主体装饰; 底足 处又绘以莲瓣装饰,更显古拙雅致; 碗心 ,内饰莲纹,莲花枝叶疏朗有致,恰到好处地分布弦纹内; 盖钮 特意制成唇口,方便拿取,不易脱手;

两款仿明永乐青花瓷器皆为手工绘制,采用仿古泥料烧制。其纹饰纤雅俊秀,青花呈色浓淡适宜,深沉高古,颇具明青花之韵。

整杯造型端稳精巧,“沙足滑底”,胎白花青,亦是彰显茶色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