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与汽车零部件行业2022年报&23Q1季报总结:格局分化加剧 成长属性依旧
主要观点:
乘用车:业绩整体承压龙头韧性突显
龙头业绩表现突出,看好需求复苏及供给加速下优质自主的强势崛起。受补贴退坡、需求疲软影响,23Q1乘用车批发销量507.9万辆,同比-6.8%;上险404.7万辆,同比-13.9%;但销量结构向好,新能源渗透率站稳30%,同时智能电动带来产品力与品牌力重塑,2023年自主累计份额已达52.2%。营收端来看,格局分化明显。比亚迪营收高增,23Q1同比+79.8%,其他车企相对承压;利润端,受价格战影响,多数企业毛利率、归母利润承压,但比亚迪同比改善明显,预计主要受核心车型销量坚挺、碳酸锂价格下跌及高端化带动。进入4月,价格战降温,车市企稳修复,伴随优质供给推出,预计23Q2起需求有望环比改善,看好自主崛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零部件:盈利韧性强成长>周期
23Q1业绩分化明显,整体成长强于周期,轻量化表现突出。2022年受益板块需求向上,零部件板块营收同比+5.7%,其中22Q4单季度营收同比+15.9%。23Q1,尽管受整体需求影响,新能源车型仍然保持25.5%的增长,且铝价、海运、汇兑等趋势向好,轻量化、热管理、商用车零部件相关公司业绩表现较好。受客户结构影响,智能化及其他国产替代赛道公司分化较大,合资、二线新势力产业链整体承压,特斯拉、理想产业链表现强劲。整体看,剔除掉个别季度亏损严重的公司影响后,23Q1零部件板块扣非净利同比增速+16.7%,环比+7.1%;单季度归母净利率4.7%,同比+0.2pp,环比+1.2pp,盈利韧性强,零部件板块正处于成长>周期阶段。
重卡:至暗时刻已过新一轮景气周期启动
重卡行业景气度触底回升,行业复苏驱动力强劲。自2021年5月至2023年1月,重卡销量已连续21个月同比下降,主要由于国六标准切换透支需求、运力饱和叠加库存高企等不利因素。根据中汽协口径,23Q1重卡总批发销量为24.1万辆,同比+4.3%。我们认为,2023年国六b标准实施及国五库存消化将为新车销售提供基础,疫情防控放开、基建投资以及出口等有利因素将为行业恢复性反弹提供上行力量。
摩托车:供给创造需求中大排量持续高景气中大排业绩高增,看好头部摩企需求向上。据中国摩托车商会数据,2022、23Q1国内250cc+中大排量分别累计销售55.34、10.86万辆,同比分别+44.7%、+21.3%,供给驱动下行业持续高景气。从重点摩托车企业营收表现来看,中大排营收占比较高的春风及钱江显著受益,2022营收同比分别+44.7%和+31.1%,23Q1营收同比分别+27.3%和+43.5%,且在原材料、海运价格下探+美元汇率提升促进下,盈利能力呈现较强提升。后续考虑摩托车文化的进一步形成、新兴消费群体升级置换需求上释放以及禁限摩政策的边际改善,我们预计2023年行业增速30-40%,持续推荐中大排摩托车赛道。
投资建议
23Q1基金汽车行业重仓持股占比为3.64%,同比+0.95pp,环比+0.05pp,疫情之后持仓稳步恢复;分板块看,乘用车板块持仓下降,汽车零部件、摩托车板块持仓占比提升明显。当前,估值位于中枢之下,强业绩支撑下配置价值突显。当前汽车板块当前估值位于近两年中位数(32x)之下,约28x,在强业绩支撑下板块配置价值突显。
乘用车:经济修复需求回暖+优质供给加速推出+自助高端化、全球化加速,三维共振,坚定看好变革机遇下自主崛起,推荐产品周期加速、具备高业绩弹性的优质自主【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吉利汽车H、比亚迪】,受益标的【理想汽车H、蔚来-SW】。
零部件:中期成长不断强化,短期量价影响有限,坚定看好新势力产业链+智能电动增量,推荐:
1、新势力产业链:优选【拓普集团、新泉股份、多利科技、双环传动、上声电子、爱柯迪、美利信】;
2、智能电动增量:1)智能化核心主线:优选智能驾驶-【伯特利、经纬恒润-W、德赛西威】+智能座舱-【上声电子、光峰科技、继峰股份】;2)轻量化高景气:特斯拉引领一体压铸大变革,优选【文灿股份、旭升集团、多利科技】。
重卡:重卡行业销售情况与PB估值共振,当前重点企业处于业绩和估值底,有较大回弹潜力。中长期来看经济回暖货运需求提升,短期来看国六a透支出清、国六b带动换新,叠加健康的库存情况,重卡行业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应把握周期向上行情和投资机会。建议关注【中国重汽(A+H)、潍柴动力】,受益标的【福田汽车】。
摩托车:据中国摩托车商会数据,2022、23Q1国内250cc+中大排量分别累计销售55.34、10.86万辆,同比分别+44.7%、+21.3%。中大排量摩托代表消费升级方向,市场潜力巨大,份额将向品牌力突出、动力总成技术领先、渠道布局完善的头部自主、合资品牌集中。推荐【春风动力、钱江摩托】。
风险提示
汽车行业芯片供给短缺;原材料成本波动超出预期;汽车行业终端需求不及预期;汽车出口销量不及预期;禁、限排政策收紧导致摩托车需求下滑;摩托车市场竞争加剧等。